那天隨手打開深埋電腦內的求學記錄,
翻到了這篇讀書心得;
重新回味了一遍,
天啊!!!

當初的我是如何寫出這些內容的??!!

還是現在的我已經被世俗化了??!!

現在要我在寫出這樣的心得報告,恐怕又得好幾晚熬夜吧..............-__-




桃莉‧海頓是一位專業的兒童教育心理學家,也是深懂兒童輔導的老師。此書是桃莉‧海頓以第一人稱所敘寫的真實故事,關於一個年僅六歲卻兇野、難以接近、飽受虐待的孩子──席拉。這個無惡不做,具有破壞力與暴力行為的小女孩,在犯下一個震驚社會的事件後,沒有一個機構或單位肯收留她,後來她被輾轉送到一個學校特殊教育班,也就是在這裡,席拉遇到了一位改變她一生的桃莉老師;在桃莉老師以專業素養及無比的包容心、同理心、愛心、耐心,對她「永不放棄」的輔導下,最後席拉終於克服情緒及心理的障礙,接受了桃莉與大家對她的愛,並且回到正規班級接受正常的教育。 


 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,原以為這大概又是一本枯燥乏味、令人興趣缺缺的文學書籍。心裡正想說為了交報告只有硬著頭皮看了,但當我翻開此書後,我卻被書中寫實平述的文筆與精采生動的內容深深吸引,完全捨不得放下這本書去做別的事情,心裡只想快點知道接下來到底怎麼樣了?桃莉要用哪些方法來改變席拉?以及席拉最後有沒有回復到一個孩子應有的純真活潑呢?在我求知慾旺盛的情況下,很快的,我看完了這本書。 


  在本書中,我看到了許多令我心驚、震撼的章節片段。例如:

第一章  「一個六歲的小女孩綁架了鄰居三歲的小男孩,將他綁在樹上,放火燒   他。這個小男孩目前正在醫院,情況很危急,而小女孩則被警方拘留。」

第三章  「席拉旁若無人地站在水族箱旁的椅子上。她將金魚一隻隻的抓出來,然後用一支鉛筆把金魚的眼睛一個個的給戳出來。」

第七章  「在他六年的歲月中,她被遺棄、被忽略、被排斥、被推出車外,被拖出人們的生活之外。」

第十一章  「根據外推法的統計結果,她的智商為一八二。看著這個分數,我心中產生一團謎霧。我不知道一八二的智商到底高到什麼程度,我真的無法想像。」 


這些聳動的字眼,看在生活無憂無慮,過慣了好日子的我們眼裡,真是打從心底覺得不可思議:「小孩子怎麼會做出這種事情來呢?六歲的孩子不是活潑可愛、討人喜歡的嗎?怎麼會變成如此恐怖的小惡魔呢?」可是,這卻是真實案件,真正存在我們的世界裡。在桃莉‧海頓的著作裡,一本書代表著一個個案。台灣也有這些孩子嗎?有的,我相信。  


   
書中桃莉老師每天早晨與班上學生所進行的「討論會」,以一個可以表露情感的主題,讓所有的孩子來切入其中溝通討論。我很喜歡桃莉使用的這種師生對話的方式,一方面能夠整合班級的團體動力,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自由發表意見
。其實書裡的許多師生對話,都可以看出桃莉運用了許多的輔導技巧,她不著痕跡的把輔導方式加進對話裡來與孩子溝通,我認為是能夠有效避免孩子對「輔導」的反感。 


「每個學生都是可教育的,關鍵在於你所用的方法對不對。」桃莉老師對孩子們付出的愛與關懷,也是目前教育體制裡許多教師所欠缺的。一般的教師認為自己只是混口飯吃,用不著做到像教科書裡那樣說的,「反正孩子不是我的。」殊不知在孩子的成長路上,教師便是影響他們生命最重要的第二人。教師給孩子們的愛,不應該只在嘴上說說,而是要表達出來讓孩子感受到的,所以教育這樣的孩子,教師最需要做的是:肯傾聽、注意看、關懷、接納、真心誠意的在意他。如此,教師一職才能真的成為拉起身限黑暗幽谷中孩子的手,而不是讓孩子更形偏差的推手。 


最後,我們別忘了家庭對孩子的影響。每一個家庭應盡的職責:「生育、養育、教育。」可是通常許多父母都只盡到生、養的責任,而認為教育是教師、是學校的責任,這是多荒謬可笑的事啊!我認為欲成為人父人母者都應該規定上“親職教育”這門課,讓他們對生育、養育、教育能重新檢視,確定自己是否能扮演好父母親的角色。也能夠讓他們知道,父母的行為不當,或是疏於管教、漠不關心,都可能造成孩子心中很大的陰影,或者日後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。所以家庭教育的影響力其實是最大的,遠遠超過學校教育、社會教育。看到目前社會上這麼多偏差行為的孩子,心裡其實都很難過,這樣的孩子高比例是出自問題家庭的。我衷心的期盼社會中的父母師長們都能像桃莉老師這般,悲智雙運,讓教育更成功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woman13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